国际观察

国际观察:日本排污入海背后的“一松一紧” 

来源:国际观察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4

中新网北京4月13日电 题:日本排污入海背后的“一松一紧”

中新网记者 张焕迪 吕少威

4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水排放入海,此事一经公开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一排了之”,对于日本政府来说看似“轻松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的难题,但核污水对全球环境及人类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却使日本民众及其它国家绷紧了神经。

排污入海 预谋已久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受地震、海啸双重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导致发生自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最严重的核事故。在漫长的灭火和修复行动后,福岛核电站的泄漏得到了基本抑制,但却遗留下来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核废水。

福岛核电站临海且地势低,海啸来临时产生的巨大爆炸破坏了反应堆外壳,因此不断有海水从裂隙中涌入反应堆。而核电站又临海太近,无法用人工手段阻止海水和地下水涌入。

因此,为了防止这些具有高辐射性的海水重新流入太平洋污染环境,就必须不断将这些海水抽走,再制作专用容器储存起来。此外,为使反应堆降温,需不断往其中注水,这持续产生的冷却水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这些具有高放射性的核废水的储存必须慎之又慎,这不仅意味着日本要消耗大量财力物力,还要专门划拨土地以建造储存设施。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开始另寻他路。送进锅炉蒸发、排入地下2500米深处、电解然后排入大气等都是曾经提出过的方案。不过最后,日本政府还是将目光放在了广阔的大海上。

早在2015年,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就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厂房周边等地抽取的、经过净化处理的地下水排放进了大海。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19年9月10日,日本环境大臣原田义昭在离职前夕举行的记者会上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他说:“在我的印象中,只有排入大海这一种方法。”这也是日本政府要员首次公开承认考虑将核污水排放入海。日媒称原田义昭此举是为了把责任甩给下任。

后任小泉进次郎果然一上任就面临巨大压力,他回应称核污水处理问题不在其治下环境省的管辖范围内,并就原田义昭的发言道歉。

一年后的8月份,日本政府举行公开听证会,向日本国内各方代表们询问如何处理福岛核废水。会上,多数代表明确“排污入海”的方案。

2020年4月至10月,日本政府先后7次邀请29个团体的代表共43人听取意见,并在10月份召开内阁会议继续讨论该问题,最终拟定将污水稀释后排入太平洋。但随后又因各方压力,搁置执行排污计划。

今年3月23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梶山弘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举行视频会议,就福岛核污水的处理问题交换意见。

4月13日,日本正式决定于至少两年后开始将核污水排放进大海。

多年烦忧 入海东流

日本为何要冒着污染环境风险急于将核污水排放进大海?其实有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量:没地方装了。

对于核废料这种对于人类和环境都有极大危害的物质来说,必须将其储存在人烟稀少的位置。而已化为废墟的核电站原址就是最好的建造场所。然而,核电站的地上区域终究是有限的。据《读卖新闻》2020年报道称,福岛核电站现在每天会产生高达170吨的核废水,预计到2022年9月将达到已建造储存罐的上限137万吨。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截至今年3月保管中的核废水已达125万吨。

面对如此窘境,日本政府亟需一个解决方法,或是另寻他地建造更多储存罐,或是寻找其它技术手段处理核废水。

不过,对于日本这么一个寸土寸金的岛国,再找到一大片人烟稀少的区域存储核废水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另寻技术手段是相对来说最节省财力人力的方法。

那么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就只有海洋排放一条路最可行吗?并非如此。

日本民间组织“核能市民委员会”曾提出,“使用大型储存罐在陆地上保管”或“用灰浆凝固处理”是目前解决核废水问题的最佳方案。

还有日本媒体指出,福岛核电站周边有大量因辐射量过高而不宜居住的区域可以用来建造新的存储罐。

国际上对放射性核废料的处理方式比较一致,或是处理后装到容器里埋到地下,或是将装有核废料的密封容器投入4000米以下的海底。而将核废料埋在永久性处置库是目前国际公认最安全的核废料处置方式。

不过,这个最安全的处理方式却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从1983年开始,美国能源部为了建造该国第一个核废料处置场已经花费了约60亿美元,且计划再花费至少500亿美元用来完善和扩建处置场。

上一篇:国际观察 | 美国侵犯人权五宗罪之二:种族主义
下一篇:没有了